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往年新闻 > 行业动态 > 【历久·弥新】中国门窗历史

【历久·弥新】中国门窗历史

发布时间:2015-02-06 阅读次数:

建筑门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建筑门窗作为我国古代灿烂建筑文明的组成部分,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住所是天然岩洞。"上古穴居而野处",无数奇异深幽的洞穴为人类提供了最原始的家,洞穴口的草盖大约便是最早的门。 进入奴隶社会后,我国出现了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从而出现了具体定义的门窗。门的主要形式为版门,版门又分两种,一种是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与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穿带若干条,后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高级的再加门钉和铺首。另一种是镜面版门,门扇不用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古人营造房屋,考虑到门窗功能时,实用为先。门为出入用,按一般理解,一指出入口,二指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说文》解释:"闻也,从二户,象形"。窗为通风用,一般理解为设在房屋顶上或壁上用以透光通风的口子,大多为窗扇。《说文》分得很清楚:"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
以上仅为门窗的原始功能。
中国人的起居方式历史上发生过根本变化。席地坐和垂足坐是人类起居方式两种基本形态。席地坐以日本、印度为代表,而欧洲人则一直垂足坐。坐的形式决定了起居方式。两大起居体系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基础点。中国古人由席地坐过渡到垂足坐,隋唐时期是其分界线。
商周至秦汉时期,席与筵是最重要的家具。它承载了卧、坐、撑等多种功能。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尽管战国以后出现了床,但高也不过20余厘米。早期的这种生活方式给后世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至今几乎与席筵二字相关的词组都没能摆脱它的本意。比如"筵席",专指宴饮时陈设的座位,由此可见,席地而坐的古人把席筵又当作坐具(凳)又当承具(桌);又比如"席位"、"主席"等,都表明了席地坐的起居方式给中国人影响之深。
魏晋以后,佛教的传入以及西北游牧民族的内迁,使国人注意到他们的起居方式——垂足而坐。胡床和椅的出现,提高了国人的视野。家具的分工开始明确,高型家具兴起,随之而来的居室空间逐渐增高。到了隋唐,家具彻底变革,席地坐的起居方式渐渐剩下残留形式,而垂足坐的起居方式开始主导了中国人的生活。这时的家具、庋具(柜箱类)迅速增加,至宋,家具形制大大发展,坐具(椅凳类)、卧具(床榻类)、承具(桌案类)、庋具(柜架类)等主要家居品种与今天的家具无本质区别,基本定型。
中国人起居方式的演变,导致建筑空间的演变。尤其建筑实体空间,由于增高而显得宽阔敞亮,内檐装修也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步讲究起来,强调功能与美观。这些均与建筑有关。
秦汉时期的官制建筑高大,但门窗较小,尤其窗的形式以横窗、方窗为主,通风重于采光。汉与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脱履制度严格,入室须席地而坐,故床榻处为待客中心。秦汉时门窗功能不发达,屋内就需要幔帐遮挡,以避风寒,遮挡视线。这种屋内的功能性的装饰,在汉朝十分普遍。《汉书•高帝纪下》中有名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形象生动,致使"运筹帷幄"一词成为成语,至今仍在使用。
魏晋时期,中国再度处于分裂局面,政治上的混乱,使士大夫们索性远离政治,倜傥风流,追求自由解放,放肆热情。这时期的艺术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这个时期的活跃人物。他们追求生活节奏的舒缓,体味生活内容的细腻,以牛车代步的魏晋人,与骑马驰骋疆场的汉朝人,内心世界里有着天壤之别。
魏晋士大夫审美矫情,讲究从容欣赏景观,体会细微的内心感受。陶渊明(365—427年)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知足常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代表着这一阶层的生活状态。中国古代建筑在这一时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大面积的直棂窗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并悬挂竹帘,这种建筑上的更新,把人的视线由室内引向室外;又由于窗与帘的若有若无的隔离,使得室内观景朦胧有致,满足了士大夫玄虚自许的心态。魏晋士大夫的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隐逸观,形成对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迷恋,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深远。
由门发展出的窗,也同样经历了一段发展史。最早的直棂窗,固定不能开启,因此功能和造型都受到限制。从明代起,它在重要建筑中逐渐被槛窗取代。宋代起开关窗渐多,在类型和外观上都有很大发展。宋代大量使用格子窗,除方格之外还有球纹、古钱纹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宋代槛窗已适用于殿堂门两侧各间的槛墙上,是由格子门演变而来的,所以形式相仿,但只有格眼、腰花板和无障水板。清代北方的支摘窗也用于槛墙上,可分为二部,上部为支窗,下部为摘窗,两者面积相等。南方建筑因夏季需要较多通风,支窗面积较摘窗面积大一倍左右,窗格的纹样也很丰富。明、清时门窗式样基本承袭宋代做法,在清代中叶玻璃开始应用在门窗上。
门窗不只是在建筑中扮演重要角色,还是文人墨客与艺术家灵感的来源。原始朴素的纸糊窗也同样充满生活的意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就是静观月色映照在纸窗上的树影而挥洒出满纸的墨竹传世之作。

随机推荐

MORE+